陶行知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虽是教育名言,却也适用于各行各业,特别是在扶贫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我校驻武清区帮扶专家水产学院周文礼满怀信心,找准方向,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他坚信技术帮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坚持奋战在技术帮扶第一线。此次技术帮扶对象包括武清区白骨屯镇徐庄村、杨疙瘩村和后屯村。
“面对面”听民声,深入一线问民需
周文礼带领技术帮扶小组以“助力脱贫”为己任,着力于“精”、“准”、“效”三方面,实施帮扶对象全覆盖、技术全覆盖、产业链全覆盖的精准帮扶模式。他们建立帮扶基地,以帮扶基地为支撑,在送品种、送技术、送项目、送销售渠道的基础上,携手科研管理部门,开拓送资金渠道,调动了困难户利用科技致富的积极性。他们推动驻村第一书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镇、村、合作社、农户6级对接体系形成,建立24小时响应反馈制度,保证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地。他们在帮助天津市海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承担武清区科委项目“黄板鳅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189户困难户因此得以受惠。开辟了科技帮扶新的思路,有力推动了困难村的发展和困难户的增收增效。
扶贫扶智相结合,技能培训要全覆盖
他们以扶贫为主加强特色养殖、高效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以扶智为本建立详细的扶贫汇总表,把包村干部、扶贫信息联络员、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的信息登记在册,实现了四位一体无缝隙扶贫全覆盖。推行“打造示范带动,建立利益联动机制,形成可操作技术规范,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的技术帮扶模式。严格实行定人、定点、定责包干扶持,采取“基地+困难村+贫困户”推进模式,辐射带动贫困户参与通过土地、资金、劳力入股等多样化形式捆绑发展。
眼中有杏坛,心中有一线
一朝为师,终身为友。周文礼是水产学院的教师,除了村里的技术指导、培训讲解,还有教学、科研工作要进行。他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勇于改革创新,把社会实践中的大量案例应用于课程教学,极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趣味性;在课堂组织教学过程中,注意随时与学生的沟通和良好互动,掌握学生的需求和思想动态,在保证完成课程基础知识顺利讲授的同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和深层次知识需求。
教学担子重,一线帮扶任务累,但周老师没有过一句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