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四十分钟就到了,嗯…好的 …”挂了电话的闫师杰老师,转过头对我说,“一会新疆吐鲁番的无核白葡萄就该到了,然后要修剪、预冷、入库。”看我有些不解的样子,他笑着解释,“我主要研究方向是果蔬贮藏保鲜和食品安全,每年需要采收许多水果进行研究,现在是收获的季节,所以比较忙,后天去河北采鸭梨,15号以后去甘肃采早酥梨……”说着说着,我们的采访就在闫老师忙碌的工作中开始了。
为科研,永不止步
因为对科研的喜爱,凭着一股追求真理的信念,在天农九年多的时间里,闫老师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天津市农委科技合作项目2项,天津市教委教改项目1项;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农业部公益性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星火项目子课题1项。
谈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时,闫老师给我们介绍,他博士期间做的是鸭梨黑心的这样一个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究的老科学问题,课题难度大,甚至使他产生过退学的念头;但他咬牙坚持着,终于一年后,找到突破点,毕业时收获满满,得到了导师和同行专家的认可。这个课题到现在已经一直坚持进行了13年,从果实生理、活性氧代谢、种子代谢,到分子机理,到现在的转录组分析,不断有新发现,不断深入,这种坚持与追求,闫老师似乎乐此不疲。
近年来闫老师在果实褐变抑制、西北水果贮运、食品安全可追溯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通过合作研究、成果转化等形式为企业服务,在新疆库尔勒、吐鲁番,甘肃景泰、天水,北京密云,河北晋州、深州,天津蓟县、塘沽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为教学,尽心尽力
“教学和科研必须结合,相辅相成。”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凭着对学生负责的执着信念,闫老师在教学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系的主任的闫老师带领着一个年轻的的专业团队,但始终秉承“态度第一,做出特色”的理念。他主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开创性地与食科专业的《食品工艺学实验》结合,从原料、加工、成品进行全程质量监控,努力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零过渡。他还与系里老师一起改进教学方式,创建了食安专业“1+4全程质量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1”是指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专业导师,导师负责制;“4”是指学生分4阶段培养管理和质量控制。让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到“导师”的科研项目当中,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他一直坚信——“别人可以,我们也可以;其他学校的学生可以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抑或这是一种责任,“因为负责一个专业,关系着成百上千本专业学生的未来和命运,怕做不好,就一直努力尽力去做。”闫老师告诉我们。他带着系里老师积极参加全国性的专业会议,一旦有机会就做发言或报告,提高天津农学院的知名度,为学生考研、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为育人,细心呵护
闫老师和学生是师生更是朋友。当学生许海霞脑溢血、赵亚萍遭歹徒袭击、李嘉欣跆拳道训练受伤,他带领全系老师问寒问暖并送上慰问金。 “一些学生之所以有问题,都是有各方面的原因,所以作为老师要善于跟他们沟通,跟他们交到心,很多问题自然就解决了。”“我之前遇到一个沉迷于网络文学的女生,整天呆在宿舍里看小说、写小说,不去上课”。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为了能更好的跟这名学生沟通,他主动去读这位女生写的小说,从一个读者的角度和她讨论剧情、提出建议,慢慢的这名自我封闭的女生,开始敞开心扉,她开始主动跟外界沟通,回到课堂,最终也以一个不错的成绩顺利毕业。“我不愿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我想,这种坚持在任何师生间都是感人的。他鼓励研究生、实习生多锻炼身体,要求他们一定注意安全,每次出行要给他发短信或打电话报平安。时常提醒他们,平安第一,身体第一、健康第一!
以严谨负责的科研态度对待所爱的科研事业;以幽默独特的教学理念对待所爱的教育工作;以亲和尊重的培养方式对待所爱的学子——这是我对闫老师这次采访的感受。
“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但是追求最大程度的完美是我对待工作、生活的态度,尽管累,但是看到劳动成果时,看到学生们都有一个好的出路时,便觉得一切都是值了。”